诗词原文
池上
唐·白居易
爱此小池波,池边开一圃。
有竹堪成林,无花亦映浦。
水清石自见,照影何须烛。
莫笑池水小,此池便可当长江。
欲榜茅斋来荡漾,一竿钓得两鳊鱼。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喜爱这小小的池塘,池塘边开辟了一片花圃,竹子足以形成竹林,即使没有花也映照着水边,池水清澈,石头自然显现,映照身影哪里还需要蜡烛,别笑话这池塘小,这池塘便可以当作长江来欣赏,想要把茅屋搬到这池塘边来荡漾,一竿就能钓起两条鳊鱼。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个小池塘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池塘的清幽、宁静之美,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情趣,诗人认为,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池塘,也能带来如同长江般的壮阔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人还通过“欲榜茅斋来荡漾”一句,表达了他希望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小池塘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池塘的清幽、宁静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小小的池塘与壮阔的长江相提并论,突出了池塘虽小却别有洞天的特点,诗人还通过“欲榜茅斋来荡漾”一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希望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愿望,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心灰意冷,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在这个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希望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愿望,通过描绘一个小池塘的景象,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情趣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然、崇尚简约的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