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隐德颂
朝代:宋代
作者:徐积
不用镌碑颂遗爱,丈人清德畏人知。
门前车马如流水,此老安贫节愈奇。
作者简介
徐积(1028年—1103年),字仲车,北宋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自幼随祖父学习儒学,后师从胡瑗,嘉祐四年(1059年)进士及第,初任润州丹徒县主簿,后历任楚州监酒税、和州防御推官、宣州州学教授等职,徐积一生以教学为业,治学严谨,为人宽厚,深受士人尊敬,他的诗文作品多反映儒家思想,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不需要在石碑上镌刻文字来颂扬他留下的仁爱,老先生的清廉品德竟让人害怕被他人知晓,他家门前车马如流水般络绎不绝,但这位老者却安于清贫,他的节操愈发显得奇特。
释义
“不用镌碑颂遗爱”意指老先生高尚的品德和仁爱之心无需通过刻碑立传来传颂;“丈人清德畏人知”则表达了老先生清廉的品德竟让人担心被外界知晓后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或赞誉;“门前车马如流水”形容来访者众多,热闹非凡;“此老安贫节愈奇”则强调了老先生虽身处繁华之中,却安于清贫,其节操愈发显得难能可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描绘了老先生清廉高洁的品德,首句“不用镌碑颂遗爱”直接点出主题,表明老先生的品德无需外界宣扬;次句“丈人清德畏人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老先生品德的高尚和低调,后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老先生安于清贫、坚守节操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表达了对老先生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又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徐积早年求学或任职期间,在宋代,儒家思想盛行,士人普遍注重道德修养和品行端正,徐积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和教育家,对清廉高洁的品德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崇高的追求,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接触到某位老先生后,被其高尚的品德和清廉的作风所感动,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徐积表达了对老先生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传递了自己对儒家思想的坚守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