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远兼流水韵,云璈常听步虚声。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14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天籁远兼流水韵,云璈常听步虚声”,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顾况的《朝上清歌》,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朝上清歌

唐 顾况

圣祖九天开碧落,

玄门八景上阳台。

仙歌妙舞三清乐,

玉殿花楼十二开。

天籁远兼流水韵,

云璈常听步虚声。

红尘不到心自静,

白日飞升梦已轻。

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恒山(今在浙江海盐县)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三卷传世。

译文

圣祖在九天之上开辟了碧蓝的天空,玄妙的道门通向八景的阳台,仙人们唱着美妙的歌舞,三清之乐响彻云霄,玉砌的宫殿和花楼十二重全部打开,天籁之音远远传来,与流水的韵律相和,云璈之音常常伴随着步虚的歌声,红尘俗世无法到达这里,心灵自然变得宁静,白日飞升的梦想也变得轻盈。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上清仙境的壮丽景象和仙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描绘圣祖开天辟地、玄门通阳台等神话传说,以及仙歌妙舞、三清之乐、天籁云璈等音乐元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祥和的氛围,通过“红尘不到心自静,白日飞升梦已轻”等句,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上清仙境的神奇魅力,诗人通过运用神话传说和音乐元素,将仙境描绘得如梦如幻,令人心驰神往,诗人也通过对比红尘俗世和仙境生活的不同,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顾况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促使他创作了这首描绘仙境生活的诗歌,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的“天籁远兼流水韵,云璈常听步虚声”两句非常符合您的要求,但整首诗的内容并非完全围绕这两句展开,在赏析和解读时,需要结合整首诗的内容和背景进行综合分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