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绩是唐代的文学家、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为人放荡不羁,琴酒自娱,曾三仕三隐,隋末举孝悌入仕,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他的诗风质朴自然,摆脱当时齐梁绮靡诗风的影响,对后来的唐诗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近处的山岭吹来阵阵寒风,吹散了积雪,天边的落日余晖淡淡地照耀着孤独的村庄。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秋日黄昏景色,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牧猎归来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彷徨苦闷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野望”为题,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这两句诗,景中含情,景中有人,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眼望着那一座座被积雪覆盖的山峰,近处寒风吹着积雪,远处落日余晖淡淡地照耀着孤村,这一切构成一幅悲凉的画面,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创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山西省河津县东),自号“东皋子”,此诗当作于辞官隐居东皋之时,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