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庄
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
云深树老山空寂,月冷泉清夜更昏。
岩壁半垂松影乱,石床高卧竹根温。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幽人独往还。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韦庄虽有多首描写山居生活的诗作,但本诗内容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中。)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衰落与五代的动荡之中,作品多反映战乱时期的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细腻,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影响,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鸟儿喧闹猿猴啼叫,白日里我紧闭柴门;在这寂寥之地,又有谁能识得我这昔日皇族的尊贵身份呢?云雾缭绕,树木苍老,山中一片空寂;月光清冷,泉水清澈,夜晚更添昏暗,岩壁之上,松树半垂,影子斑驳;石床上,我高卧其上,感受着竹根的温暖,这其中的真正意味谁能理解?只有我这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其中。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孤寂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鸟噪猿呼”与“寂寥谁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而“云深树老”、“月冷泉清”等意象,则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静谧。
赏析
本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联“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直接点出主题,既表现了山居生活的孤寂,又暗示了诗人曾经的尊贵身份与现在的淡泊心态,颔联与颈联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静谧,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尾联“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幽人独往还”则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刻领悟与独享其中的乐趣。
创作背景
虽然本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想象,在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选择隐居山林,以逃避现实的苦难,韦庄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山居诗无疑也受到了这种社会背景的影响,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既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又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山居生活也成为诗人精神寄托与心灵慰藉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