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的解释

小编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感怀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

寒烟漠漠迷衰草,落日亭亭对古楼。

黄叶满山风扫地,白云开处月当头。

谁怜寂寞书窗下,瘦影荧荧夜未收。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树叶凋零,文人骚客已经开始埋怨秋天的到来,那无边的平远景象更是触发了我的诗愁,寒冷的烟雾弥漫,遮蔽了枯萎的野草,落日静静地照耀着古老的楼阁,秋风吹动,黄叶满山,仿佛是大自然在清扫地面,而白云散去之时,明月正好高悬于天空,又有谁能怜惜我这在寂寞书窗下,瘦弱的身影伴着微弱的灯光直到深夜还未休息的人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孤独,首联直接点出“木落”(树叶凋零)与“怨秋”,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颔联进一步以“寒烟”、“衰草”、“落日”、“古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颈联则通过“黄叶满山”与“白云开处月当头”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更迭与永恒,暗含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以及深夜苦读的坚韧与执着。

赏析

本诗以秋日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通过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萧瑟与凄凉,更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愁绪与孤独,诗人以“瘦影荧荧夜未收”的形象,展现了自己在困境中仍坚持苦读、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与坚韧品质。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政治腐败,国家前途渺茫,诗人虽胸怀壮志,却屡遭排挤与打压,一生郁郁不得志,本诗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秋日景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愁绪与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在诗中,诗人既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感慨,也寄托了对国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