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但见玉峰横太白,便従鸟道绝峨眉。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李白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与人民的疾苦。
译文
听说通往蜀地的道路,崎岖难行。
山峦仿佛从人的面前突兀而起,云彩紧贴着马头飘飞。
秦地的树木笼罩着栈道,春日的江水环绕着蜀城。
只看见太白山高耸入云,紧接着便是那飞鸟也难以逾越的峨眉山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入蜀之路的艰难险阻与自然景观的壮丽,首联概述蜀道之难,颔联通过“人面起”的山和“马头生”的云,生动展现了山路的险峻与云雾缭绕的景象,颈联转而描写沿途的春色,秦栈边的芳树与环绕蜀城的春水,为旅途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柔美,尾联则以“玉峰横太白,鸟道绝峨眉”作为总结,强调了蜀地山川的雄伟与险要,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关切。
赏析
李白此诗以景寓情,通过对蜀道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既展现了蜀地的雄奇壮美,又寄托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与祝福,诗中“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等句,以夸张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其生命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蜀道的险峻与神秘,尾联的“但见玉峰横太白,便従鸟道绝峨眉”更是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蜀地山川的巍峨与险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前后,当时李白已离开长安,四处游历,友人即将前往蜀地,李白有感于蜀道之难,遂作此诗以赠别,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关切,也寄托了李白自己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感悟,在李白看来,人生之路正如蜀道一般,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只要心怀壮志,勇于探索,便能领略到沿途的美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