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的解释

小星1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盆池五首·其二

唐·韩愈

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

何如学取池边树,落尽芳华始著枝。

(注:根据您的关键词要求,我选取了其中与关键词最为契合的两联,但为保持诗词完整性,这里列出了整首诗,关键词所在的两联为后两句,但为理解全诗意境,整首诗的内容均有所展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老翁的行为真像个孩童,他汲来水,埋下盆,做成一个小池塘,一夜雨声清凉,仿佛进入了梦境,万片荷叶上仿佛送来了秋天的气息,梦中觉得一切都很美好,醒来却发现并非如此,汲水埋盆的行为显得有些痴傻,为何不学那池边的树,落尽了芳华,才在枝头结出果实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翁汲水埋盆作小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感慨,梦中觉得美好,但醒来后却发现现实与梦境相差甚远,这种对比突出了人生的虚幻与无奈,通过“何如学取池边树,落尽芳华始著枝”的比喻,暗示了人生的真谛在于经历风雨、褪去浮华后,才能收获真正的果实。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对比梦境与现实、繁华与落寞,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诗中“梦时良是觉时非”一句,更是直接点出了人生的虚幻与无奈,而“何如学取池边树,落尽芳华始著枝”的比喻,则巧妙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即经历风雨、褪去浮华后,才能收获真正的果实,整首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韩愈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他通过描绘老翁汲水埋盆作小池的情景,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感慨,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即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学会在繁华落尽后寻找人生的真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