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此生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黄景仁的《绮怀》组诗中的一首,具体为《绮怀十六首·其十五》,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绮怀十六首·其十五
清代: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此生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
(注:部分版本可能略有差异,但“此生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为关键句,常被单独引用或稍作改动融入其他诗句中,此处为保持完整性,呈现了整首诗的内容。)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但一生穷困潦倒,不遇于时,年仅三十五岁而卒,他的诗歌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艺术上长于比兴,多用白描,风格苍劲,语言精炼,为清代乾嘉时期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之一。
译文
多少次在花下吹箫,那银河红墙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遥远,今晚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还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伤好比剥后的芭蕉,回想起三五年前,也是在这样的一个三五月圆之夜,我们却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偶然相遇又匆匆分离。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惋惜,通过吹箫、星辰、风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抽残茧”、“剥后蕉”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赏析
这首诗以其深情而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和无尽哀愁,诗人通过对比今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失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黄景仁一生坎坷,不遇于时,他的诗歌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孤独的夜晚,回忆起过去与某人的美好时光,而写下的一首深情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心上人相遇、相爱、分离的过程,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和无尽哀愁,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失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不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久远和版本差异,对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和详细解读可能存在不同的说法和观点,以上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