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过缑山朝帝廷,夜闻笙箫弭节听。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147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因过缑山朝帝廷,夜闻笙箫弭节听”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凤吹笙曲》,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凤吹笙曲

唐·李白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因过缑山朝帝廷,夜闻笙箫弭节听。

时奏《白雪》调,风送紫霞声。

曲罢霓裳散,吹笙飞上天。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风格豪放飘逸,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之一,李白的诗作广泛涉及山水、酒仙、人生哲理等多个主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仙人十五岁时就爱上了吹笙,他学会了昆仑山上彩凤的鸣叫。

这首曲子演奏完毕后再也不弹了,为了心爱的曲子,他愿意舍弃三尺瑶琴。

(他)因为经过缑山去朝拜天帝的宫廷,夜晚听到笙箫之音便停下车马倾听。

(那笙箫)时而演奏着《白雪》的曲调,风送来了紫霞般的声音。

一曲奏罢,霓裳羽衣飘散,吹笙的仙人飞上了天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仙人吹笙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因过缑山朝帝廷,夜闻笙箫弭节听”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偶遇仙乐,被其深深吸引,驻足倾听的情景,而“时奏《白雪》调,风送紫霞声”则进一步描绘了笙箫之音的美妙,如同天籁之音,令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诗以仙人吹笙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诗中“因过缑山朝帝廷”一句,不仅点明了地点和事件,还暗示了诗人对高洁、神圣之境的向往,而“夜闻笙箫弭节听”则通过听觉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悠扬动听的笙箫之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李白一生热爱自由,追求超脱世俗的生活,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仙人、仙境等意象,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凤吹笙曲》很可能是诗人在游历山水、感受自然之美时,受到某种启发而创作的,通过描绘仙人吹笙的场景,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超脱和超越。

《凤吹笙曲》是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通过描绘仙人吹笙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还蕴含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