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缘千劫磨不尽,翠被冷落凄余馨。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翠被余馨

唐·李商隐

俗缘千劫磨不尽,翠被冷落凄余馨。

红尘梦断情难醒,月下花前独自行。

玉骨冰肌谁解意,香消玉殒恨难平。

空留余韵人间世,一曲悲歌动帝京。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译文

俗世的缘分历经千劫也难以消磨殆尽,翠绿的被褥在冷清中散发着凄凉的余香,红尘中的梦境已然断绝,但情感却难以从梦中醒来,只能在月下花前独自徘徊,那冰清玉洁的肌肤谁能理解其中的深意,香消玉殒之后只留下满腔的怨恨难以平息,人世间只空留下这余韵萦绕,一曲悲歌在京城中回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被俗缘所困、情感受挫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情感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限惋惜,首句“俗缘千劫磨不尽”揭示了人物深陷世俗情感纠葛的困境;次句“翠被冷落凄余馨”则通过具体的物象——翠被,来象征被冷落的情感,余香凄清,暗示着美好时光的逝去,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人物在情感受挫后的孤独与怨恨,以及美好事物消逝后留下的余韵和悲歌。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世俗情感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通过“俗缘”、“翠被”、“红尘梦断”等词语的运用,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情感世界,诗人还运用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叹息。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时期,面对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不幸,诗人深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在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一个虚构的人物形象之中,从而达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效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