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滴秋风不为麟,虚名何用实之宾。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思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泪滴秋风不为麟,虚名何用实之宾。

寒烟落日孤城闭,野水荒村万事新。

老去功名空自惜,年来人事半成尘。

西风漫漫吹黄叶,独倚危楼看暮云。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秋风中泪水滴落并非为了怀念麒麟(此处麒麟可能喻指已逝的英雄或理想),虚名对于实际的生活又有何用处呢?寒烟笼罩下的落日映衬着紧闭的孤城,荒野中的水流和荒废的村庄里,一切事物都显得那么新奇而陌生,年老之后,对于曾经的功名只能空自惋惜,近年来的人事变迁大半已成过往云烟,西风漫漫吹落黄叶,我独自倚在高楼之上,凝视着傍晚的云彩。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首句“泪滴秋风不为麟”以秋风中的泪水开篇,寓含了对逝去英雄或理想的怀念,但随即以“虚名何用实之宾”表达了对虚名的淡泊态度,接下来两句描绘了秋日傍晚的荒凉景象,暗喻世事变迁和人生的无常,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年老功成未就的惋惜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最后以独倚高楼看暮云的孤独形象作结,深化了全诗的主题。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意境,诗人以秋风、落日、寒烟、孤城等意象构建了一个荒凉而孤寂的画面,与内心的孤独和无奈相呼应,诗人对虚名的淡泊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诗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事业,但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压,晚年更是壮志未酬、报国无门,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荒凉景象和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抒发了对年老功成未就的惋惜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对虚名的淡泊也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追求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