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欲除老病唯无欲,闲对青山学种瓜。
三年辄去岂无乡,种树穿池亦漫忙。
何似东都闲居士,不将心事与人量。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译文
门巷里长满了绿苔,显得非常萧条,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也都衰老了,想要去除老病,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欲望,于是我便悠闲地对着青山学习种瓜,在这里住了三年就离开,难道就没有故乡吗?其实种树挖池也只是白白地忙碌一场,哪里比得上在东都做一个悠闲的居士,不把自己的心事去和别人较量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闲居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描绘门巷萧条、故人衰老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也提出了通过减少欲望来去除老病的观点,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他通过对比自己在东都的闲居生活和之前的忙碌,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感悟,展现了白居易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三年辄去岂无乡,种树穿池亦漫忙”一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又揭示了人生忙碌的虚无感,而“何似东都闲居士,不将心事与人量”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泊,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闲居期间所作,当时,他因政治失意而离开朝廷,过上了闲居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和仕途,逐渐形成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闲居生活的点滴和感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