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山寺
唐·刘禹锡
望翠微兮古招提,
挂木杪兮翔云梯。
松间风兮僧梵低,
石上月兮鹤影栖。
心悠悠兮思凄凄,
步踟蹰兮欲何之?
闻钟声兮出松扉,
愿言归兮路已迷。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远望那青翠的山峦间古老的寺庙(招提),
它高高地悬挂在树梢之上,仿佛连接着天空的云梯。
松林间吹来的风让僧人的诵经声低沉而悠远,
月光洒在石头上,仙鹤在此栖息。
我的心情悠悠然感到凄凉,
脚步徘徊,不知该去向何方?
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我走出松林掩映的山门,
想要归去,却已迷失了归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山寺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望翠微兮古招提,挂木杪兮翔云梯”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远与神秘;颔联“松间风兮僧梵低,石上月兮鹤影栖”则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颈联“心悠悠兮思凄凄,步踟蹰兮欲何之?”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徘徊;尾联“闻钟声兮出松扉,愿言归兮路已迷”则以钟声为引,暗示诗人对归途的渴望与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寺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山寺的幽静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挂木杪兮翔云梯”的夸张描绘,“松间风兮僧梵低”的听觉与视觉结合,“石上月兮鹤影栖”的动静相宜等,都使得诗歌充满了艺术魅力,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的结合,也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期间,游览山寺时所作,面对山寺的幽静与神秘,诗人不禁触景生情,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迷茫,山寺的宁静与超脱也给了诗人一定的慰藉与启示,使他在困境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