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莲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遥想纳凉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
作者及朝代
作者: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秦观是北宋著名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擅长诗词,文辞高妙,精通音律,尤工词作,风格婉约凄迷,情感细腻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秦观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是爱情和离别之苦,以及仕途不顺的感慨。
译文
手持竹杖来追寻柳树外的清凉,在画桥南畔依靠着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明月高悬,船上的笛声此起彼伏,风停后池塘里的荷花散发着幽香,莲叶如同云朵般连绵不绝,香气不断,小船轻轻摇曳着驶向西陵,遥想那纳凉的夜晚如此漫长,窗前微弱的月光映照出一片汪汪的水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夜纳凉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诗人手持竹杖,在柳树成荫的地方寻找清凉,最终在画桥南畔找到了一个可以倚靠胡床休息的地方,明月高悬,船笛声声,风停荷香,构成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最后两句则通过想象,将纳凉的夜晚延长,窗前微月映照的水光,更添一份清幽与静谧。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纳凉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通过“携扙来追”、“倚胡床”等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寻找清凉的急切心情和找到后的惬意感受,通过“月明船笛”、“风定池莲”等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最后两句则通过想象,将纳凉的夜晚延长,使整首诗更加富有意境和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秦观在北宋时期创作的,当时他仕途不顺,心情较为抑郁,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在夏夜纳凉,以此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压抑,通过描绘夏夜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夏夜的美景和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优美而富有意境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