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唐·张籍
蜀江久不见沧浪,江上枯槎远可将。
笛声悠扬随风转,客心摇荡水云乡。
寒烟落日孤城闭,远树平沙落雁翔。
何处渔舟唱夜曲,声声愁绝断人肠。
(注:虽然“蜀江久不见沧浪,江上枯槎远可将”这两句并非张籍某首广为人知诗作的全文或连续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古典诗词的风格与意境,创作并融入了这两句,构建了一首符合唐代风格的诗作,以下解析基于这首构建的诗作进行。)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擅长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蜀江已经很久没有见到那汹涌澎湃、清澈见底的沧浪之水了,江面上漂浮的枯枝远望而去,仿佛可以承载着人的思绪飘向远方,笛声悠扬,随风飘荡,让客居他乡的我心绪难平,仿佛被牵引着飘向了遥远的水云之乡,寒冷的烟雾笼罩着落日,孤城紧闭,远处的树木和平坦的沙滩上映着归雁飞翔的身影,哪里传来渔舟上的夜曲,声声哀愁,断绝人肠。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蜀江的景致、笛声的悠扬以及孤城、落日、归雁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哀愁。
赏析
首联“蜀江久不见沧浪,江上枯槎远可将”以蜀江和枯槎为引子,既描绘了蜀江的静谧与荒凉,又寓含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内心的孤寂,颔联“笛声悠扬随风转,客心摇荡水云乡”通过笛声的悠扬和客心的摇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颈联“寒烟落日孤城闭,远树平沙落雁翔”以寒烟、落日、孤城、远树、平沙、落雁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尾联“何处渔舟唱夜曲,声声愁绝断人肠”则以渔舟夜曲作为情感的爆发点,将诗人的哀愁推向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籍漂泊异乡、远离家乡之时,面对蜀江的荒凉与孤寂,诗人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乡和亲人,内心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诗人也通过描绘周围的景致和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哀愁,在创作这首诗时,张籍可能正身处异乡,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愈发强烈,从而催生了这首充满哀愁与思念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