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与徐熙画新样,竹间璀璨出斜枝。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昉画竹

宋·王禹偁

墨君堂上倒垂缣,

乞与徐熙画新样。

野性从来爱竹疏,

竹间璀璨出斜枝。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禹偁(954年-1001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初年文学家、史学家,出身贫寒,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遭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著有《小畜集》。

译文

在墨君堂上悬挂着一幅倒垂的画卷,

我乞求得到徐熙那新颖别致的画竹新样。

我天生就喜欢那疏朗的竹林,

在这竹林间,一枝璀璨的竹子斜逸而出。

释义

墨君堂:可能是指收藏或展示书画的地方,也可能暗指文人墨客的雅集之所。

倒垂缣:形容画卷悬挂的样子,缣是古代的一种细绢,这里代指画卷。

乞与:请求给予。

徐熙:五代南唐著名画家,以画花鸟著称,尤善画竹,风格独特。

璀璨:形容光彩夺目,这里用来形容竹枝的鲜亮美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对徐熙画竹新样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艺术创新的追求,诗中“野性从来爱竹疏”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竹林的喜爱,也透露出他追求自然、疏朗的审美趣味,而“竹间璀璨出斜枝”一句,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竹枝的生机与活力,以及画家的高超技艺,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艺术创作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禹偁仕途不顺,被贬谪期间,在仕途失意之时,诗人更加向往自然之美,希望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徐熙作为五代南唐的著名画家,其画竹技艺高超,风格独特,自然成为了诗人向往的对象,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艺术创新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仕途不顺的无奈和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