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涎露顶置不说,为问底处能逃禅。出自哪首诗?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逃禅

宋·陆游

流涎露顶置不说,为问底处能逃禅。

心境本如云水淡,世途自有马牛风。

空携拄杖归僧舍,又负蓑衣度野桥。

毕竟此生何处是,满山松竹一径秋。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任凭口水横流、头发披散也不去理会,试问哪里才能逃离这尘世的纷扰去修行禅道呢?心境原本就如同云水一般淡泊宁静,而世俗的道路却充满了像马和牛那样不同的风气,我空着手杖回到僧侣的居所,又背着蓑衣走过野外的桥梁,究竟我这一生归宿在何处呢?只见满山的松竹和一条秋意浓浓的小径。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道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首句“流涎露顶置不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不拘小节、超脱世俗的形象;次句“为问底处能逃禅”则直接提出了逃离尘世、修行禅道的愿望,后两句通过描绘诗人归隐僧舍、漫步野桥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禅道的深刻理解和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形象和生活场景,巧妙地传达了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首句“流涎露顶置不说”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不拘小节、超脱世俗的洒脱形象;次句“为问底处能逃禅”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禅道的向往和追求,后两句通过描绘归隐生活,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疏离,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在现实的压力下,诗人也渴望找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禅道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精神寄托的追求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