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知足吟
宋·邵雍
达人本自不亏缺,何暇更求全处全。
饮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颠妍。
半酣半醉宜清夜,半落半开是好花。
何必求全与求好,何须问暖与问寒。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迁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世称他为“邵康节”,邵雍精通易学,创立了“先天学”之说,并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观物内外篇》等著作。
作者简介
邵雍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学,他一生淡泊名利,以教书育人为乐,与司马光、富弼、吕公著等名臣交往密切,邵雍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他的“先天学”理论,在易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也颇受后人推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译文
达人(有智慧的人)本来就没有什么缺失,哪里还需要去追求完美无缺呢?喝酒时不要让自己喝到酩酊大醉,赏花时也不要过于痴迷到失去理智,半醉半醒的状态最适合清静的夜晚,花朵半开半落时才是最美的景致,何必去追求完美无缺和极致的美好,又何必去关心温暖还是寒冷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豁达和知足的态度,他认为,有智慧的人本来就拥有了一切,无需再去追求完美,在享受生活和自然美景时,也要保持适度的原则,不要过度沉迷,诗人通过饮酒和赏花两个场景,生动地阐述了这一道理,并倡导了一种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达人本自不亏缺,何暇更求全处全”这一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即人生无需追求完美,接下来的诗句,诗人通过饮酒和赏花两个具体场景,进一步阐述了这一道理,诗人认为,饮酒和赏花都要适度,不要过度沉迷,否则就会失去原有的乐趣和意义,这种适度原则不仅适用于生活娱乐,也适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诗人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简洁的语言,将一种豁达、知足的生活哲学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思考,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心灵启迪。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邵雍的生平经历和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邵雍一生淡泊名利,以教书育人为乐,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他精通易学,创立了“先天学”之说,并倡导一种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哲学的具体体现和生动诠释,在创作这首诗时,邵雍可能正处于一种宁静、平和的心境之中,通过对饮酒和赏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