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有感
唐·刘禹锡
从来势利关心薄,此去溪山琢句新。
野径云深人迹少,松风清冽鸟声频。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吟。
莫道此中无乐趣,诗心一片自超尘。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意味,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向来对世俗的权势和利益看得很淡,这次前往山间溪畔,我要用心雕琢新的诗句,山野间的小路云雾缭绕,行人稀少,松林中的清风凉爽宜人,鸟鸣声此起彼伏,闲暇时,我坐在石头上观赏潺潺流水,兴致来时,在花丛间聆听鸟儿的歌唱,不要说这里没有乐趣,拥有一颗热爱诗歌的心,自然能够超脱尘世的纷扰。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首联“从来势利关心薄,此去溪山琢句新”直接点明主题,表明诗人对权势和利益的轻视,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山野间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由此带来的精神愉悦。
赏析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山野间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野径云深人迹少,松风清冽鸟声频”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山野间的宁静和美丽,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通过诗歌创作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思。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地区,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热爱自然和诗歌,在一次游历山间时,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山行有感》,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