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颀
知君忍饥空诵诗,口颊澜翻如布谷。
春风吹雨过青山,闲花野草尚葳蕤。
身逐孤舟心逐雁,水澄月影漾清辉。
酒酣始得高歌笑,醉眼朦胧上钓矶。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尉等职,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今河南登封市西南),过着隐居生活,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律诗,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其诗内容广泛,风格豪放飘逸,尤善边塞诗,有“诗侠”之称。
译文
知道你忍受着饥饿却仍在吟诵诗歌,口若悬河,声音如同布谷鸟般清脆响亮,春风吹过青山,带来了细雨,而那些闲花野草却依然茂盛生长,你的身体随着孤舟漂泊,心却追逐着南飞的大雁,水面清澈,月光映照,漾起层层清辉,直到酒意酣畅,你才得以高声歌唱欢笑,醉眼朦胧中走上了钓鱼的矶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忍饥挨饿却仍坚持吟诗的朋友形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赞赏,诗中“知君忍饥空诵诗,口颊澜翻如布谷”两句,直接点出了友人的困境与坚持,而“春风吹雨过青山,闲花野草尚葳蕤”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友人虽身处逆境,但仍保持乐观、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一位在逆境中坚持诗歌创作的友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与高度赞赏,诗中“知君忍饥空诵诗”一句,既展现了友人的困境,又突出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口颊澜翻如布谷”一句,则以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友人吟诗时的声音与神态,诗中“春风吹雨过青山,闲花野草尚葳蕤”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清新与生机,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辞官归隐之后,当时他或许正与朋友相聚于颍阳之东川别业,在闲谈中,他得知友人虽身处困境,但仍坚持诗歌创作,深受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同情与赞赏,这首诗也反映了李颀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坚持,以及对于人生困境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