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凤凰饥食竹,何如驽马肥苜蓿。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白居易

试问凤凰饥食竹,何如驽马肥苜蓿。

一声清啸动寒烟,满地悲风带秋木。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译文

试问那高洁的凤凰,饥饿时是否会食用竹子?又怎能比得上那平庸的马匹,因食用肥美的苜蓿而膘肥体壮,凤凰一声清啸穿透寒冷的烟雾,却只能伴随着满地的悲风与秋日的林木,显得孤独而凄凉。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凤凰与驽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之士境遇的同情与不平,凤凰象征着高洁、超凡脱俗的品格,而驽马则代表着平庸、世俗的生活,凤凰虽高贵,却饥饿难耐,只能以竹子为食;而驽马虽平庸,却能因食用肥美的苜蓿而膘肥体壮,这种对比,凸显了高洁之士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不公。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通过凤凰与驽马的对比,诗人巧妙地揭示了高洁之士与平庸之辈在生活中的巨大反差,表达了对高洁之士境遇的深切同情,诗中的“一声清啸动寒烟,满地悲风带秋木”等句,以景寓情,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背景下,诗人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以及对高洁之士境遇的同情与不平,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还通过对比手法和景物描写,展现了高洁之士的困境与不平,以及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