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苦寒有酒不能饮,见之何必问相识。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在这寒冷的天气里有酒也不能喝,看到你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草堂清幽僻静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孤寂而恬淡的心境,前四句写草堂的清幽僻静和迎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欣喜之情;后四句写诗人贫困的生活现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歉意和不能款待的遗憾。“苦寒有酒不能饮,见之何必问相识”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也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不拘小节的豁达情怀。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首先是人物对话描写得朴实自然,诗用第一人称,写客人的到来,主人的盛情款待,以及宾主亲切交谈的情景,都宛如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十分真切,诗人在构思上也很讲究,从写草堂的清幽僻静和迎客的情景,到写贫困的生活现状,再到写不能饮酒的遗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衔接紧凑,毫无跳跃之感。
“苦寒有酒不能饮,见之何必问相识”两句,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酒为引子,既写出了自己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这两句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歉意和不能款待的遗憾,也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不拘小节的豁达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成都草堂落成之后,在此之前,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流离失所,饱尝战乱之苦,在成都草堂定居后,他的生活虽然贫困,但相对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欣喜之情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