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虚余吟
唐·李峤
投刃皆虚有余地,运斤不辍自成风。
匠心独运无痕迹,妙手偶得皆天工。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侍郎等职,曾三度出任宰相,封郑国公,李峤才思敏捷,诗文俱佳,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与苏味道并称“苏李”,是初唐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将刀刃投入任何地方都显得游刃有余,挥动斧头不停歇自然形成了风势。
匠心独运,不留下任何雕琢的痕迹,妙手偶得的作品都像是天然而成。
释义
“投刃皆虚有余地”形容技艺高超,做事游刃有余,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能轻松应对;“运斤不辍自成风”则比喻勤奋不懈,持续努力,最终自然形成了一种风格或气势,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高超技艺和勤奋精神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技艺高超和勤奋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首句“投刃皆虚有余地”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技艺高超者在处理问题时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的姿态;次句“运斤不辍自成风”则进一步强调了勤奋不懈的重要性,只有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气势,后两句“匠心独运无痕迹,妙手偶得皆天工”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和升华,强调了技艺高超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自然流畅和天然而成的美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峤个人的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李峤在仕途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考验,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对技艺高超和勤奋精神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作,通过这首诗,李峤表达了自己对技艺和勤奋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勤奋不懈的精神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是我根据关键词和古代文学风格创作的虚构作品,但它仍然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精神风貌,在实际的历史文献中,并未找到李峤创作过这首名为《虚余吟》的诗作,因此以上内容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