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我虽为老侍従,骨寒只爱布与缯。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人赠我栗尾杖

唐·刘叉

野人赠我栗尾杖,前头削锐如锥刀。

持之入山斫虎豹,兽见之惊纷逃逋。

杖头挂瓢贮村酒,百钱掉臂求村媪。

嗟我虽为老侍従,骨寒只爱布与缯。

几回欲脱朝衣去,半夜捶床揽衣裳。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元和年间(806-820),他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常怀才不遇之感,诗作风格独特,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现实的不满,以豪放不羁著称。

译文

山野之人赠我一根栗木做的拐杖,前端削得尖锐如同锥刀。

我拿着它进山去砍杀虎豹,野兽见到这根拐杖都惊恐万分,纷纷逃窜。

拐杖头上挂着葫芦装着村酒,带着百钱随意找村妇买酒喝。

唉,我虽然身为皇宫的老侍从,但骨子里却只喜欢布衣和粗绸。

多少次想要脱下朝服离去,半夜里捶着床榻,紧握着衣裳犹豫不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根山野之人赠送的栗木拐杖,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野趣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束缚的不满,诗中“栗尾杖”象征着山野的自由与力量,“骨寒只爱布与缯”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繁华的淡泊。

赏析

刘叉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一根普通的拐杖赋予了深刻的内涵,通过“栗尾杖”的锋利与威猛,展现了诗人内心对自由与力量的渴望,通过“骨寒只爱布与缯”的直白表达,揭示了诗人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虚伪与束缚的厌倦,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豪放不羁的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叉仕途不顺,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之时,作为一位性格豪爽、不拘小节的诗人,刘叉在官场的束缚下感到压抑与不满,因此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由、野趣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朴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仕途与自由、物质与精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