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重九皆如此,别后西湖付与谁。的解释

小星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九日别西湖登虎丘

宋·陈允平

古来重九皆如此,别后西湖付与谁。

白露沾衣秋渐老,黄花满陌客初归。

虎丘山色斜阳里,渔浦波光落日边。

回首孤山山下路,芦花如雪映潮扉。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允平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南宋末年词人、诗人,他生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历经宋末动荡,入元后曾一度出仕,后隐居不仕,以诗文自娱,陈允平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词作上有较高成就,是南宋末年重要的文学家之一。

译文

自古以来,重阳佳节都是这般景象,离别之后,西湖的美景又将托付给谁呢?白露沾湿了衣裳,秋天渐渐老去,黄花(菊花)开满了道路,我这远方的客人刚刚归来,夕阳下的虎丘山色如画,渔浦的波光在落日余晖中闪烁,回首望向孤山脚下的路,芦花如雪,映衬着涨潮时的水门。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离别西湖后的深切怀念与感慨,首联“古来重九皆如此,别后西湖付与谁”直接点题,既是对重阳节的感慨,也是对离别西湖的不舍,颔联通过“白露”、“黄花”等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隐含了诗人自身的漂泊与归来的心情,颈联转而描写虎丘与渔浦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欣赏,尾联则以“回首孤山山下路,芦花如雪映潮扉”作结,既是对孤山、芦花等西湖边特有景致的怀念,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无限追忆。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沉,通过重阳佳节这一特定时间点,将诗人对西湖的深厚情感与离别后的孤寂心境巧妙融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白露”、“黄花”、“虎丘山色”、“渔浦波光”、“芦花如雪”等,不仅描绘了秋日西湖及虎丘的壮丽景色,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的“古来重九皆如此,别后西湖付与谁”一句,既是对传统节日的感慨,也透露出诗人对西湖美景的依恋与不舍,以及对未来无人共赏西湖美景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陈允平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历了与西湖的离别,又在重阳佳节之际重返故地,心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西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时代变迁、人生离合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