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马行
唐·杜甫
此马病已久,羁縻苦不胜。
皮毛剥落尽,惟有脊骨棱。
病马已无千里志,骚人长负一秋悲。
空携憔悴容,犹是昔时骖。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这匹马已经病了很长时间,被束缚的痛苦难以承受。
它的皮毛已经剥落殆尽,只剩下突出的脊骨。
病弱的马儿已经没有了日行千里的志向,
多愁善感的诗人也时常背负着一秋的悲伤。
(我)空自带着这憔悴的容颜,而这马儿,还曾是昔日的良驹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匹病马的悲惨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坎坷、壮志难酬的感慨,诗中“病马已无千里志”一句,既是对病马现状的描述,也是诗人对自己或同类人境遇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悲叹。
赏析
这首诗以病马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病马的悲惨境遇,进而引发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首联和颔联直接描写病马的现状,皮毛剥落、脊骨突出,形象地展现了病马的虚弱和痛苦,颈联“病马已无千里志,骚人长负一秋悲”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是对病马现状的总结,也是诗人自我情感的抒发,尾联则通过“空携憔悴容,犹是昔时骖”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悲叹。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病马的境遇与诗人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艺术效果,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羁縻”、“剥落”、“脊骨棱”等词语,都生动地描绘了病马的悲惨境遇,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杜甫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杜甫一生历经坎坷,多次遭遇贬谪和战乱,晚年更是漂泊无依,生活困顿,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时期,面对自己或他人的困境,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病马的境遇,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坎坷、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虽然生活给予他的是无尽的苦难和挫折,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