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业相缠五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禅。的解释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恶业相缠五十年

唐·慧能禅师

恶业相缠五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禅。

心如明镜常拂拭,悟入空门得自安。

作者简介

慧能禅师(638年-713年),唐代高僧,禅宗六祖,中国佛教禅宗的实际创立者,慧能禅师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自幼家境贫寒,以伐薪为生,后因听闻《金刚经》而有所悟,遂前往黄梅东山寺拜五祖弘忍为师,得传衣钵,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禅师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心性本净,佛性人人皆有,提倡顿悟成佛,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

译文

五十年来,恶业如影随形,缠绕不休;

我常修行八棒十三禅的法门以求解脱。

心如明镜一般,需要时常拂拭去尘埃;

终于悟入空门,得以心安自在。

释义

“恶业相缠五十年”表达了诗人(慧能禅师)前半生被恶业所困的境遇,恶业在此处泛指一切烦恼、业障。“常行八棒十三禅”则是指慧能禅师通过修行禅宗特有的法门,如八棒(象征禅宗顿悟的严厉教导)和十三禅(可能指禅宗修行中的多种禅定方法或境界)来消除业障,寻求解脱。“心如明镜常拂拭”比喻人心本净,但需时常保持清净,去除杂念。“悟入空门得自安”则表达了慧能禅师最终悟入禅宗空性之门,获得内心安宁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慧能禅师对自己修行历程的深刻总结,充满了禅宗的精髓,诗中“恶业相缠”与“常行八棒十三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禅师从被恶业困扰到通过修行获得解脱的过程,而“心如明镜常拂拭”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明镜的比喻,强调了心性本净但需要不断修行的道理,最后一句“悟入空门得自安”则点明了修行的目的和结果,即悟入空性之门,获得内心的真正安宁,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禅宗的智慧和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慧能禅师的修行历程密切相关,慧能禅师在年轻时曾历经坎坷,饱受恶业困扰,他并未因此放弃修行,而是更加坚定地追求解脱之道,在修行过程中,他深刻领悟了禅宗的教义和方法,并通过不断的修行和实践,最终悟入空性之门,获得了内心的真正安宁,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这一过程中所写下的心得体会,用以表达自己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慧能禅师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