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清班非老处,会稽何日乞方回。的释义

梦梦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天竺寺

宋·苏轼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老尚能文。

溪山处处皆可隐,会稽何日乞方回。

供奉清班非老处,且将诗句恼蛟龙。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供奉清班非老处,会稽何日乞方回”出自苏轼的《游天竺寺》,但为便于整体理解,我提供了全诗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不羁,善用夸张隐喻,独具风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针对关键词所在两句)

- 供奉清班非老处:在朝廷的供奉官职并不是我年老时该待的地方。

- 会稽何日乞方回:我何时才能向会稽山乞求归隐呢?

(全诗大意)

- 三生石上的旧精魂,赏月吟风之事不必再提。

- 惭愧故人远道来访,我虽年老但还能写文章。

- 溪山处处都可以隐居,我何时才能向会稽山乞求归隐呢?

- 在朝廷的供奉官职并不是我年老时该待的地方,姑且用诗句去惊扰蛟龙吧。

释义

- “供奉清班非老处”:表达了苏轼对朝廷官场的厌倦,认为自己年老后不应再留在那里。

- “会稽何日乞方回”:表达了苏轼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有一天能回到会稽山隐居。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游览天竺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朝廷官场的厌倦,诗中通过“三生石上旧精魂”的典故,引出自己对赏月吟风生活的回忆,然后借故人远访之机,表达了自己虽年老但文思未减的豪情,诗人以“溪山处处皆可隐”为引子,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并以“会稽何日乞方回”作为具体的归隐目标,最后两句则通过自嘲和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谪,对朝廷官场深感厌倦,在游览天竺寺时,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朝廷官场的厌倦,诗中通过对比和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复杂和文人士大夫的无奈与挣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