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
唐·杜甫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水岸花频落,山云暖不开。
鸬鹚窥浅井,龙马上高台。
此去若容陪坐啸,故应客主尽诗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绿色的竹笋因风而折弯低垂,红色的梅子因雨水而肥硕绽开,水岸边的花儿频频落下,山间的云雾温暖而久久不散,鸬鹚窥视着浅浅的井水,龙马跃上了高高的台榭,如果此次能够允许我陪伴您一同吟啸,那么主人和客人应该都是诗人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山林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通过“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生动描绘了山林中的自然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两句“水岸花频落,山云暖不开”则通过落花与暖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后两句“鸬鹚窥浅井,龙马上高台,此去若容陪坐啸,故应客主尽诗人”则通过动物与人物的描写,以及诗人的自我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共赏美景、共吟诗歌的向往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的自然风光,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愿望,前两句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富有色彩感,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明丽的基调,接下来两句则通过落花与暖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与前面的景物描写形成对比,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后两句则通过动物与人物的描写,以及诗人的自我抒发,将诗歌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共赏美景、共吟诗歌的向往与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才华与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陪同友人郑广文游览何将军山林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处乱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游览山林的过程中,他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同时也感受到了与友人共赏美景、共吟诗歌的快乐与满足,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