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给札气如云,初喜湘累复佩银。出自哪首诗?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累行

朝代:清代

作者:王夫之

玉堂给札气如云,初喜湘累复佩银。

香草美人空自怨,沅湘日暮独醒人。

作者简介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又号一瓢道人,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儒”,王夫之学识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等都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他的著作宏富,思想深邃,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译文

在玉堂中接到任命文书,意气风发如同云气升腾,初时欣喜如同屈原再次佩戴上银印,香草美人(比喻忠贞之士)只能空自怨叹,在沅湘日暮时分,唯有我独醒于世。

释义

玉堂给札:玉堂,指朝廷;给札,指颁发任命文书。

湘累:指屈原,屈原曾流放沅湘一带,故有此称。

佩银:古代官员佩戴的银印,象征官职。

香草美人:屈原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手法,香草象征忠贞之士,美人象征君王或理想中的政治领袖。

独醒人:指屈原在众人皆醉的环境中独自保持清醒。

赏析

这首诗以屈原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忠贞之士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首句“玉堂给札气如云”描绘了朝廷任命官员时的庄重与威严,以及诗人接到任命时的意气风发,次句“初喜湘累复佩银”却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屈原再次得到重用的欣喜,也有对屈原命运的同情与感慨,后两句“香草美人空自怨,沅湘日暮独醒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表达了忠贞之士在乱世中的无奈与孤独,以及他们在众人皆醉的环境中独自保持清醒的高尚品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忠贞之士往往遭受排挤和迫害,王夫之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时局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贞之士的敬仰和对时局的批判,他也借屈原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表达了自己在乱世中坚守节操、保持清醒的决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