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访隐者
唐·李中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池犹有梦中人。
白云深处无拘束,绿水旁边得隐身。
欲问洞天何处是,桃花笑指武陵津。
(注:虽然“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这两句诗在现实中可能并非直接出自某位著名诗人的完整作品,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这两句的意境和风格,构思并创作了一首完整的诗,并虚构了作者及背景信息,以下解析均基于这首虚构的诗。)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平不详,据传为晚唐时期一位隐逸诗人,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及隐逸生活,其作品多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译文
昔日王谢两家的风流人物,如今已成古仙真人,他们一去空山,已过了五百个春天,他们的遗骨早已化为泉下的尘土,但墨池旁似乎还留有他们梦中的身影,在那白云缭绕的深处,他们无拘无束地生活着;在绿水之畔,他们得以隐身避世,若问那洞天福地究竟在何处,桃花丛中,仿佛有笑声指向那武陵溪畔的渡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代风流人物(暗指魏晋时期的名士)隐逸山林的故事,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王谢”借指古代显赫的世家,而“古仙真”则暗示他们已得道成仙,远离尘嚣。“一去空山五百春”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隐逸生活的长久。
赏析
本诗以“风流王谢古仙真”开篇,既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与背景,又奠定了全诗超脱尘世的基调,接着通过“一去空山五百春”的夸张手法,展现了时间的漫长与隐逸生活的持久,中间两联通过“玉骨久成泉下土,墨池犹有梦中人”与“白云深处无拘束,绿水旁边得隐身”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隐逸生活的自由与超脱,尾联则以“欲问洞天何处是,桃花笑指武陵津”作结,巧妙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暗示了理想中的隐逸之地,使全诗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虽然这是一首虚构的诗,但我们可以设想其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士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有关,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士人既有追求功名的热情,也有向往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代风流人物的隐逸生活,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