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临高台
唐·韦应物
高台临广陌,车马纷驰骋。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咏。
极目眺平林,长天无一景。
道成一旦就空灭,奔会四海悲人天。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我站在高高的台子上俯瞰宽广的道路,车马在道路上纷纷驰骋。
众人只是喧哗不止,哪里知道我心中所咏叹的是什么。
我极目远眺那平坦的树林,辽阔的天空中看不到一丝风景。
一旦追求的道路达成却瞬间化为空无,人们为了相聚而奔波,却悲叹着人世的离合与天际的遥远。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站在高台上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感慨,前两句写高台上的所见,车马喧嚣,众人喧哗,但诗人却感到孤独,因为无人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中间两句写极目远眺,却只见空旷无物,象征着人生的虚无与迷茫,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虚无感以及对人世离合的悲叹。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高台为背景,通过描绘所见所感,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诗中“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咏”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难,而“极目眺平林,长天无一景”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象征了人生的虚无与迷茫,最后两句“道成一旦就空灭,奔会四海悲人天”更是将诗人的感慨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虚无感以及对人世离合的悲叹,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的个人经历有关,韦应物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多地刺史,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无常可能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高台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也可能与韦应物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