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如濛濛隐山玉,渐如濯濯出水莲。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景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初如濛濛隐山玉,渐如濯濯出水莲。

远望青峰云雾绕,近观碧水映蓝天。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山水之美,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的山水诗创作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起初,山峦仿佛被朦胧的雾气所笼罩,如同美玉隐藏在云雾之中;渐渐地,雾气散去,山峰清晰可见,就像刚刚从水中洗净的莲花一般清新脱俗,远远望去,青色的山峰被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走近一看,清澈的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美不胜收。

释义

“初如濛濛隐山玉”描绘了山景在雾气中的朦胧美,将山比作美玉,突出了其温润而神秘的气质;“渐如濯濯出水莲”则展现了雾气散去后,山峰的清新与秀丽,如同出水芙蓉般纯洁无瑕,整句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山景从朦胧到清晰的变化过程,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妙与神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山景的变幻之美,诗人通过“初如濛濛”与“渐如濯濯”的对比,巧妙地展现了山景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不同风貌,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山比作美玉和出水莲,既突出了山的美丽与神秘,又赋予了山以人格化的特质,整首诗意境深远,画面感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向往,在唐代,山水诗盛行,许多诗人都喜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追求,李中作为一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人,很可能在某个清晨或傍晚,独自漫步于山间小道,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