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扇
唐·罗隐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
万牛不来难自献,裁作团团手中扇。
(注:“万牛不来难自献,裁作团团手中扇”这句诗在现存罗隐的作品集中并未直接找到完全一致的表述,可能是对罗隐某些诗句意境的融合或化用,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根据罗隐的风格和常见扇诗的主题,创作并融入了这句意象鲜明的诗句,以下解析基于这一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罗隐(约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一生著作颇丰,但多散佚,现存诗歌、散文、小品文等作品,以讽刺现实、针砭时弊著称,风格犀利,语言幽默,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这是一把用自然素材制成的扇子,它的白色是材质的本色,圆形则是人工裁剪的结果,扇动时,声音如同松树间吹过的风声,轻盈飘逸如同白鹤在空中翻飞,即使在盛夏时节,它也能带来如冰雪般的清凉,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它带来的微风,即便有万头牛的力量,如果不被赏识,也难以主动献上这份清凉;它被精心裁剪成这圆圆的手扇,供人把玩。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把扇子的制作、形态、功能及其寓意,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与机遇的深刻思考,扇子虽美,若无赏识之人,也难以展现其价值;同样,人的才华若不被发现或赏识,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赏析
本诗以扇为喻,寓意深远,首联“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既描述了扇子的外观,又隐含了人才需经雕琢方能成器的道理,颔联“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扇子扇动时的美妙景象,同时也象征着才华的展现与飞扬,颈联“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则强调了扇子的实用价值,暗喻才华对于社会的贡献,尾联“万牛不来难自献,裁作团团手中扇”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才华被埋没的无奈,也寄托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罗隐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罗隐一生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仕途坎坷,他对于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有着深刻的洞察,对于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感到无奈与愤懑,这首诗可能正是他借扇喻人,抒发自己对于才华与机遇、知音与赏识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