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撼长条餐落英,忍饥未拟穷呼昊。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2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宋·陆游

且撼长条餐落英,忍饥未拟穷呼昊。

穷愁自古浪多悲,蓑笠渔翁自乐只。

(注:此诗为组诗中的一首,仅摘取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我摇动长长的枝条,采摘落下的花朵来充饥,虽然忍受着饥饿,但我还没有打算因为穷困而大声向苍天呼喊,自古以来,穷愁之人总是过多地悲叹,但看那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他们却自得其乐。

释义

“且撼长条餐落英”描绘了诗人采摘落花充饥的情景,表现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忍饥未拟穷呼昊”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忍受饥饿,但并未因此向天呼喊、抱怨命运的不公,显示出一种坚韧与淡泊;“穷愁自古浪多悲,蓑笠渔翁自乐只”则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穷愁之态的超脱与豁达,以及对于渔翁自得其乐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淡泊,诗人通过采摘落花充饥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但并未因此陷入绝望与抱怨之中,相反,他以渔翁自得其乐的生活为榜样,表达了对于穷愁之态的超脱与豁达,这种精神境界的展现,不仅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内涵,也赋予了诗人以崇高的品格与魅力。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诗人一生经历了多次仕途不顺与人生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爱国信念与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淡泊,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那种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