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的解释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玉楼春·春景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不辞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注:此句为根据题意添加的想象性组合,实际并非原诗内容,但可融入对整首诗的解析中,以体现青春易逝与欢意难留的主题。)

作者及朝代

作者:宋祁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人,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他与其兄宋庠均有文名,时称“二宋”,宋祁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独自撰写《新唐书·列传》部分,官至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其诗文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译文

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觉得美好了,湖面上皱纱般的水波在阳光照耀下轻轻荡漾,迎接着游人船只的到来,绿杨垂柳笼罩在烟雾之中,清晨的寒意犹轻;红杏枝头繁花簇簇,春意盎然,热闹非凡。

人生总是怨恨苦恼太多,欢娱太少,怎能吝惜千金而不重视那欢乐的片刻时光呢?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霞照耀在花丛之间吧!

(注:“不辞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可理解为对诗中“浮生长恨欢娱少”的进一步阐释,即不畏惧青春匆匆流逝,但害怕每年的欢乐之意都逐渐消散。)

释义

此词上片描绘春日东城的美景,下片抒发人生感慨,表达了作者珍惜春光、热爱生活的情感,全词语言优美,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赏析

意境之美:词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杨柳依依、杏花盛开的美丽景象,闹”字用得尤为传神,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情感之真:下片“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欢乐难得的感慨,以及不愿为金钱所累、珍惜眼前快乐的豁达态度。

哲理之深:“不辞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虽非原句,但可视为对全词主题的提炼,反映了作者对青春易逝、欢意难留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珍惜当下、把握生活的积极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宋祁的生平及作品风格,可以推测此词可能作于其仕途较为顺畅、生活相对安逸的时期,词中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享受人生乐趣的生活哲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