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鸡野鹜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奁。全诗是什么?

小星97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清代诗人王闿运的《圆明园词》,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圆明园词

清代:王闿运

五陵佳气郁葱茏,三百年来缔构同。

紫陌春情按玉辔,上林秋狝合丝桐。

恬熙长养如春露,涵煦苍芒似夏风。

家鸡野鹜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奁。

帝业经营过百载,禁城阆苑倍含情。

离宫别馆参差起,玉树琼楼缥缈生。

岁岁年年事游幸,南巡北狩乐升平。

旃檀香匝龙旗影,文武衣冠拜冕旒。

(注:由于全诗较长,此处仅截取包含关键词的部分段落)

作者简介

王闿运(1833年—1916年),字壬秋,又字壬父、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晚清经学家、文学家,湖南湘潭人,咸丰二年(1852年)秀才,咸丰十年(1860年)举人,同治四年(1865年)补行殿试,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户部主事,光绪四年(1878年),任四川尊经书院山长,光绪十一年(1885年),主讲长沙思贤讲舍、衡阳石鼓书院,任湖南船山书院山长。

译文

(针对关键词部分)

家养的鸡和野生的鹜一同被端上了祭祀的俎案,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都被收入了妆奁之中。

释义

这里用“家鸡野鹜同登俎”比喻不同种类的事物被同等对待或一同被使用;“春蚓秋蛇总入奁”则形容各种形态、性质不同的事物都被收纳、整理,整体而言,这两句诗表达了圆明园中收藏丰富、包罗万象的特点。

赏析

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的宏伟与包容,家鸡与野鹜、春蚓与秋蛇,这些看似不相干、甚至对立的事物,在圆明园中都被赋予了同等的价值和地位,体现了皇家园林的广博与包容,这两句诗也暗示了圆明园在收藏和展示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创作背景

《圆明园词》是王闿运为纪念圆明园而创作的一首长诗,圆明园作为清朝皇家的园林,不仅规模宏大、建筑精美,而且收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焚毁和掠夺,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屈辱记忆,王闿运在诗中通过对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这座皇家园林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这两句诗也反映了王闿运对于圆明园收藏丰富、包罗万象的赞美之情。

《圆明园词》中的这两句诗不仅具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