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百丈休牵上濑船,一钩归钓缩头鳊”的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子由渔家诗三首·之一》,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和子由渔家诗三首·之一
宋·苏轼
渔家临水住,竹径绕茅檐。
两两归舟弄长笛,孤云迢递过前山。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弯弯。
百丈休牵上濑船,一钩归钓缩头鳊。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译文
渔家傍水而居,竹篱小径环绕着茅屋的屋檐。
两只归来的小船上传出悠长的笛声,一片孤云远远地飘过前山。
傍晚时分风平浪静,钓丝悠闲地垂挂着,天空中挂着一弯新月。
不必再拉动那百丈长的纤绳使船逆水而上,只需一钩垂钓,就能钓起缩头的鳊鱼。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渔家宁静而闲适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家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诗中“百丈休牵上濑船,一钩归钓缩头鳊”两句,既表现了渔家生活的轻松自在,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渔家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渔家的居住环境、生活场景以及渔人的活动,展现了渔家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渔家的生活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渔家之中,感受到了渔家生活的美好。
“百丈休牵上濑船,一钩归钓缩头鳊”两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渔家生活的轻松自在,还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渔家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敬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的和诗之一,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常有诗文往来,这首诗是苏轼在和苏辙的渔家诗时所作,通过描绘渔家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苏轼的《和子由渔家诗三首·之一》是一首描绘渔家生活、表达自然与生活热爱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诗人将渔家的生活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感受到了渔家生活的美好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