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饮谁能问挈壶,不知门外晓星疏。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晓行

唐·杜荀鹤

纵饮谁能问挈壶,不知门外晓星疏。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水满湖。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约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业,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但未授官职,仍返九华,晚年入南唐,曾任昇州(今江苏南京)节度判官等职,不久病卒,杜荀鹤的诗以风调清新、语言通俗见长,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部分作品表现出对晚唐政治腐败的批判态度,有《唐风集》传世。

译文

纵情饮酒又有谁能关心我手中的酒壶是否已经空了呢?直到天亮,我都不知道门外晨星已经稀疏,在花前游玩时失去了同伴,现在只好独自一人去寻找那满湖的春色与芬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饮酒至深夜,醒来时已是天明,发现原本一同游春的伙伴已不在身边,于是独自一人在湖边寻找春色的情景,诗中“纵饮”二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不知门外晓星疏”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诗人的沉醉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晓行”为题,却并未直接描写行路的过程,而是从夜晚的纵饮写起,通过时间的跳跃,展现了诗人从夜晚到清晨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动,首句“纵饮谁能问挈壶”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暗示了无人关心、无人陪伴的境遇,次句“不知门外晓星疏”则通过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沉醉与孤独,后两句“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水满湖”则通过对比与转折,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美好春色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早年未中举或隐居九华山期间,在那个时期,杜荀鹤可能面临着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困境,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独自饮酒、寻找春色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时代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