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风月三千界,愿化人天百忆躯。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化身千亿

唐·吕岩(吕洞宾)

欲穷风月三千界,愿化人天百亿躯。

洞里乾坤容我醉,壶中日月可同途。

身游水石闲中趣,心在琴书静里居。

莫道蓬莱无伴侣,仙家元自有琴书。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祖师爷级人物,民间传说他本来姓李,在终南山修道,后得道成仙,被尊为八仙之首、全真五祖之一,吕洞宾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古代小说、戏曲、民间故事之中,常以一袭白衣、手持长剑的形象出现,行侠仗义,斩妖除魔,深受百姓喜爱。

译文

想要穷尽那风月无边的三千世界,我愿意化身为亿万个人间天上的生灵,在洞中的乾坤里我可以尽情沉醉,壶中的日月时光也可与我同行,身体游历在水石之间享受闲适的乐趣,心灵则沉浸在琴书之中静居,不要说蓬莱仙境没有伴侣,仙家原本就有琴书为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无限宇宙和美好世界的向往,以及他愿意化身为无数生灵去体验世间万物的宏大情怀,也展现了他追求精神自由、超脱尘世束缚的道家思想。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诗人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宇宙的广阔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无限世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欲穷风月三千界,愿化人天百亿躯”的豪迈誓言,展现了诗人超越凡尘、追求永恒和无限的崇高理想,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逍遥自在”的思想精髓。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的重要人物,其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教思想和哲学观念,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修道过程中,对宇宙、人生、自我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的结晶,通过诗歌的形式,吕洞宾表达了自己对宇宙无限、生命永恒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传递了道教关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核心价值观,在唐代这个道教兴盛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无疑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