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宋·范成大
忆在钱塘正如此,回头四十二年非。
湖山处处堪留客,风月时时可唤诗。
四十里围春涨阔,三千里送海潮归。
重来又是河桥柳,万缕垂丝惹客衣。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生于吴郡(今江苏苏州),自幼聪颖好学,文采斐然,范成大曾任地方官和朝中官职,晚年退隐石湖,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和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回忆起在钱塘(今杭州)的时光正是如此美好,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四十二年,一切都已不同,西湖的山山水水处处都能留住游客的脚步,清风明月时时都能激发诗人的灵感,春天时,西湖水面宽阔,春潮汹涌;而秋天,海潮则滚滚东去,绵延三千里,如今我再次来到这里,河桥边的柳树依旧,万条柳丝低垂,轻轻拂动着过往行人的衣裳。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首联“忆在钱塘正如此,回头四十二年非”直接点题,引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颔联和颈联则分别描绘了钱塘湖山的美丽景色和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观,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旧地的深情厚谊;尾联则以柳丝拂衣的细节,寓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淡淡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忆”字开篇,奠定了全诗怀旧的基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钱塘的自然风光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怀念之情,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特别是尾联的“重来又是河桥柳,万缕垂丝惹客衣”,以柳丝拂衣的细节,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淡淡哀愁,令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范成大在晚年时期重游钱塘时所作,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过往的岁月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当他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眼前的景色依旧,但人事已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感慨,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怀旧与感慨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