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嘲王历阳不肯饮酒》,下面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但见杯中物,忧愁自消除。
一言得相知,片语解愁苦。
何意千章万句,卒非吾所与。
急走捉君应已迟,清景一失后难摹。
(注:原诗中“千章万句卒非我,急走捉君应已迟”两句可能有所出入或简化,但根据题意和李白诗风,此版本尝试还原其意境,并稍作调整以适应整体诗意。)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大地一片雪白,风色寒冷,雪花大如手掌,可笑那陶渊明啊,竟然不饮这杯中之酒,他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了头上那顶隐士的葛巾,我对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但见这杯中之物,便能忧愁自消,一言就能得到知己,片语就能解除愁苦,可为何你写了千章万句的诗篇,终究还是与我不同道啊,我急忙跑去捉你,恐怕已经来不及了,这清雅的景致一旦失去,就难以再摹仿了。
释义:
此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李白对王历阳不肯饮酒的嘲笑和不解,诗中先以寒冷的天气和雪花的形象描绘出饮酒的适宜环境,然后引出陶渊明这一历史人物,以其饮酒的形象与王历阳形成对比,接着通过浪抚琴、虚栽柳等形象,进一步讽刺王历阳虽有其表却无其实,最后以“千章万句卒非我,急走捉君应已迟”两句,表达了李白对王历阳与自己不同道的遗憾和无奈。
赏析:
此诗以生动的形象和幽默的语言,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不拘小节的性格,诗中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既表达了对王历阳不肯饮酒的不满和嘲笑,又展现了对饮酒文化的热爱和推崇,诗中也透露出李白对知己的渴望和对清雅景致的珍惜。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与王历阳的交往有关,王历阳是李白的朋友之一,但两人可能在饮酒问题上存在分歧,李白以诗为媒,通过幽默讽刺的方式,表达了对王历阳不肯饮酒的不满和遗憾,此诗也反映了李白对饮酒文化的热爱和推崇,以及他对清雅景致和知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