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司空图
自笑迂疏不似君,
多言自古为数穷。
微中有时堪解纷,
一语惊回梦里人。
(注:原问题中的“多言自古为数穷,微中有时堪解纷”两句,我根据诗意和常见古诗词的句式结构,为其构思了前后文,形成了这首假想的“杂诗”,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某位具体诗人的某首确切作品,而是我根据古典诗词风格进行的一次创作尝试。)
作者及朝代
作者:司空图(837年-908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司空图,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晚唐诗人、诗论家,他生于晚唐,历经战乱,一生未得显达,却以诗文名世,司空图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其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他也是唐代诗论的重要人物,所著《二十四诗品》对后世诗歌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自己笑自己过于迂腐和疏阔,比不上你(指友人或某位智者),自古以来,多言往往导致困境和穷途末路,但在微妙之处,有时一句话就能化解纷争,甚至能惊醒梦中迷茫的人。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我性格的反思,认为自己过于直率多言,容易陷入困境,而相比之下,友人或智者则更加懂得在关键时刻以微妙之言化解矛盾,也强调了言语的力量,即使是一句简短的话,也能在关键时刻产生巨大的影响。
赏析
这首诗以自嘲开篇,通过对比自己与友人或智者的不同性格,展现了作者对言语智慧的深刻认识,诗中“多言自古为数穷”一句,既是对自己性格的反思,也是对历史上许多因多言而招祸的例子的总结,而“微中有时堪解纷”则强调了言语的微妙之处,即在关键时刻,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往往能化解纷争,甚至改变命运,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我根据古典诗词风格创作的假想作品,但如果将其置于唐代的社会背景中,我们可以想象,司空图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政治动荡的时代,他或许亲身经历了因多言而招祸的教训,因此对言语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首诗正是他对自己性格的反思和对言语智慧的深刻领悟的体现,它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个人修养和处世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