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好句世人共,明月自满千家墀。的释义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月夜寄怀

唐·李商隐

世间好句世人共,明月自满千家墀。

清光不向暗处照,珠箔飘灯独自归。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译文

世间美好的诗句被世人共同欣赏,明亮的月光洒满了千家万户的门前石阶,清冷的月光并不向黑暗之处照耀,我如同那珠帘外飘摇的孤灯,独自归去。

释义

首句“世间好句世人共”表达了美好的诗句是大家共同欣赏的,具有普遍性;次句“明月自满千家墀”则描绘了月光洒满千家万户的宁静景象,与首句形成对比,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普及与个体孤独感受的并存,后两句进一步通过月光不照暗处和孤灯独归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光和孤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与个体孤独感受的深刻思考,首句与次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美好诗句的普遍性,又揭示了月光下千家万户的宁静与和谐,后两句却笔锋一转,以月光不照暗处和孤灯独归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这种对比与转折,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复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他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月夜下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与个体孤独感受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以及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李商隐的《月夜寄怀》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复杂的诗歌,通过描绘月夜下的景象和意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与个体孤独感受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