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假归吟
唐·韩愈
退之惊笑子美泣,问君久假何时归。
宦途迢递风波恶,人世苍茫岁月飞。
梦里乡关频入望,愁中人事半成非。
明朝又向天涯去,满目云山泪满衣。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韩愈惊讶地笑着问杜甫为何哭泣,询问你长久地借居在外何时才能归来,仕途遥远且风波险恶,人世间苍茫岁月如飞箭般流逝,在梦中频繁地望见故乡的关山,愁绪中的人事多半已变得陌生,明天又要向那天涯海角的地方离去,满眼望去都是云雾缭绕的山峦,泪水沾满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通过韩愈与杜甫(子美为杜甫的字)之间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艰辛、人生的无常以及离乡背井的愁绪,诗中“退之惊笑子美泣”一句,以两人的不同情绪对比开篇,引人入胜。“问君久假何时归”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友人的关切,后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仕途的险恶、岁月的无情以及离别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宦途迢递风波恶”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仕途的艰难和险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而“人世苍茫岁月飞”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岁月如梭的感慨,最后两句“明朝又向天涯去,满目云山泪满衣”则以离别的场景收尾,将诗人的哀愁和不舍之情推向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韩愈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韩愈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之地,在长期的漂泊生涯中,他深刻体会到了仕途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常,他也非常珍视与友人的情谊,常常在诗中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韩愈与杜甫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对友人的关切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的“退之”和“子美”分别指代韩愈和杜甫,但历史上韩愈和杜甫并非同时代人,因此这首诗可能是一种艺术上的虚构或借喻,它更多地是借助两位文学巨匠的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