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月夜寄情
朝代:清代
作者:佚名(因具体作者不详,故以“佚名”代之)
寿樽余沥到朋簪,要与郎君夜语深。
月色清幽花影动,心声婉转意难禁。
作者简介
由于此诗作者不详,无法提供具体的作者生平及背景信息,在清代文学中,有许多佚名诗作流传,它们或出自民间,或由抄本、刻本流传而作者信息遗失,这些作品同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情感表达。
译文
酒宴之后,寿酒的余香伴随着朋友的簪花一同留下,我渴望与你(郎君)在这深夜中倾心交谈,月光如水,清幽地洒在庭院,花影随风摇曳,我的心声也在这宁静的夜晚变得婉转缠绵,难以抑制内心的情感。
释义
寿樽余沥到朋簪:寿宴上的酒香余韵,连同朋友的簪花一同留下,象征着欢聚的美好时光。
要与郎君夜语深:表达了女子希望与心上人深夜长谈的深切愿望。
月色清幽花影动:描绘了月夜下宁静而美丽的景象,为两人的交谈增添了浪漫氛围。
心声婉转意难禁:表达了女子内心细腻的情感波动,难以抑制对心上人的深情厚意。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与心上人深夜交谈的温馨场景,首句“寿樽余沥到朋簪”既点明了时间(寿宴之后),又暗示了场合(朋友相聚),为全诗奠定了欢乐而略带伤感的基调,次句“要与郎君夜语深”直接表达了女子的心声,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深情,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月夜美景和女子内心的情感波动,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虽然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清代某个寿宴之后,女子在欢聚之余,心中涌起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和渴望与之交流的愿望,月夜下的美景触动了她的情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诗作,这样的场景和情感在清代文学中并不罕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