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山园小梅二首·其二
宋·林逋
剪绡零碎点酥凝,不用匀红与斗青。
桃杏依稀香暗度,随风飘洒昼窗凝。
斜枝倚病看孤影,数片飞来自薄溟。
无限小儿齐拍手,山公又作习池游。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林逋,自幼聪颖好学,书读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早年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他的诗,风格淡远,多写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为北宋诗坛“隐逸诗人”之宗。
译文
其二译文:
梅花如同剪碎的丝绸般零乱地点缀着,仿佛是用酥油凝结而成,不需要用红色去点缀,也不需要与青色去争斗,桃杏的花香依稀地暗暗传来,随着风飘洒在白天的窗前凝结,斜枝上的梅花倚靠着病体独自欣赏着自己的孤影,几片花瓣随风飞来自遥远的海洋,无数小孩子高兴地拍手欢笑,就像山简又来到了习家池游玩一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香气以及周围环境的烘托,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孤傲与美丽,无限小儿齐拍手,山公又作习池游”一句,以小儿的拍手欢笑和山简游习池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之美的欣赏与喜悦,以及自己超脱尘世、享受自然之趣的心境。
赏析
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是咏梅诗中的佳作,尤其是第二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梅花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以“剪绡零碎点酥凝”形容梅花的形态,既形象又生动,展现了梅花花瓣的轻盈与柔美,而“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则通过嗅觉与视觉的结合,将梅花的香气与月夜的静谧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幽雅而神秘的氛围,最后两句以小儿的拍手欢笑和山简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林逋一生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过着隐居生活,他的《山园小梅二首》就是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这两首诗也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在北宋时期,林逋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