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挽王监簿

宋·刘克庄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憔悴只今成老病,凋零自古似流年。

空余案上遗书在,谁继堂前绝学传?

我亦只今头欲白,西风吹泪洒江天。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政论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深沉哀婉的一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这株禾苗生长却不抽穗开花,难道是上天注定的吗?不让那聪明的孩童(指王监簿的子女)与我共同继承先贤的学问,如今我憔悴衰老又疾病缠身,自古以来,生命的凋零就如同流水般逝去,只留下案头上他遗留的书籍,又有谁能继承他堂前的绝学呢?我也已经头发斑白,西风吹拂,泪水洒落在江天之间。

释义

这首诗是刘克庄为悼念友人王监簿所作,诗中“苗而不秀岂其天”比喻王监簿才华横溢却未能充分展现便英年早逝;“不使童乌与我玄”则表达了诗人对王监簿子女未能继承其学问的遗憾,全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境遇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首联以“苗而不秀”比喻王监簿的早逝,既表达了诗人的痛惜之情,又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颔联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悲伤与无奈,通过“憔悴”与“凋零”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衰老与消逝,颈联以“遗书”与“绝学”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王监簿学术成就的敬仰和对其未能得到传承的遗憾,尾联则以“头欲白”与“西风吹泪”作结,将个人的悲伤与自然的凄凉融为一体,深化了全诗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时期,当时他得知友人王监簿去世的消息后,深感悲痛与惋惜,王监簿是刘克庄的挚友与同道中人,两人在学术与文学上有着深厚的友谊,王监簿的去世不仅让刘克庄失去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更让他对生命的无常与脆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写下这首诗来悼念友人并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慨与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