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日射回廊午枕明
宋·晏殊
日射回廊午枕明,水沉销尽碧烟横。
凭阑慵望久含情。
蜡泪风前凝紫盖,笙歌月下透朱楹。
私语小窗灯影明。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官至宰相,他自幼聪颖好学,十四岁即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晏殊的词作清新婉丽,情感细腻,多描写富贵悠闲的生活,善于捕捉并表现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变化,是北宋词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译文
阳光照在曲折的走廊上,午睡醒来,枕边一片光明,炉中的沉香已经烧尽,绿色的烟缕在空中飘散,我倚着栏杆,久久地凝望,心中充满了深情。
蜡烛在风中燃烧,烛泪凝结成紫色的盖子,月光下,笙歌透过红色的柱子传来,在小窗下,我们低声细语,灯光映照出我们的身影。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闲适而深情的午后生活画面,上片写午后的静谧与主人公的慵懒含情,通过“日射回廊”、“水沉销尽”等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下片则通过“蜡泪风前”、“笙歌月下”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幽静与情感的细腻,展现了主人公在私密空间中的温馨与甜蜜。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午后至夜晚的情感变化,从午后的宁静慵懒到夜晚的温馨私语,情感层次丰富,画面感强,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日射回廊”、“碧烟横”、“蜡泪风前”等,既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又寓含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波动,词中“凭阑慵望久含情”一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深情与思念,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饱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晏殊仕途平稳、生活安逸的时期,作为一位高官文人,晏殊的生活充满了富贵与悠闲,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并表现细腻的情感变化,这首词通过描绘午后至夜晚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主人公在闲适生活中的情感波动与内心世界,反映了晏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词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与思念,可能与晏殊的个人经历或情感生活有关,但具体背景已难以考证。